当前位置:首页 >> 倒缨木

延安市脱贫攻坚拔掉深埋在山梁沟壑里的穷根豇豆

2022-06-28 09:27:42  武宣农业网

延安市脱贫攻坚:拔掉深埋在山梁沟壑里的穷根

拔掉深埋在山梁沟壑里的穷根

——陕西省延安市脱贫攻坚冲刺纪实

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(资料图片)

本报记者 申保珍 白锋哲

陕北延安这片苍茫壮阔的黄土地上,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,滋养了腰鼓、民歌、剪纸这些韵味醇厚的传统文化。然而,在沟壑纵横、梁峁密布的褶皱里,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人,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贫困户。这些被残疾、病患、天灾、生存环境阻断梦想的贫困人口,至今还有20.52万,是扶贫攻坚中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,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,那是不完整的。”2015年2月13日,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看望群众,并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,饱含深情地说,“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,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,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,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极大地激励、鞭策着220万延安儿女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。延安市委、市政府提出奋斗目标:力争到2018年,延安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。

以此为新的起点,延安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,开启了啃“硬骨头”、攻坚拔寨的冲刺,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在壮阔的黄土塬上打响。

找出生活在贫困线下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,真正将扶贫扶到点上

牛怀斌,52岁,本是上大学的好苗子,却因为17岁时被坍塌的窑洞砸成重残,从此不得不待在山坳坳里终日与病榻轮椅为伴;屈万平,42岁,不到1米高的个子,身患脆骨病被称为“瓷娃娃”,每次摔倒后都要躺在病床上半年之久;王毅,29岁,父母及弟弟身患疾病,一人挑起一家六口的生活重担;辛建平,47岁,曾住在山高谷深被叫做“烂川”的狭窄山沟里,走10多里蜿蜒曲折的黄土路才能到塬上的公路……

既有贫困程度,又有致贫原因,精准识别贫困人口……如果要评选延安市2015年扶贫工作关键词,“精准”肯定是头一个。

“坚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力争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脱贫。”陕西省委常委、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,要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脱贫,就必须解决好“扶持谁” 的问题。徐新荣告诉记者,延安辖一区12县,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贫困县、6个省级贫困片区县,991个贫困村,“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出来,才能做到扶真贫、真扶贫,为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迈出坚实一步。”

“4月份,全市用整整一个月时间,各县区都成立了五六十个摸底核查小组,精确识别贫困户,解决了‘扶持谁’的问题。”延安市委副书记、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薛占海解释说,过去已经建档立卡造册,建起了全市扶贫信息系统,“但过去数据库还是不够精准,贫困户也是动态变化的,这次严格按照农户申请、村组评议、乡镇核实、县区审定、县乡村三级公示的程序,将不符条件的富户剔出去,把大家都认为绝对贫困的人口纳入了进来。”

经重新核实,原有系统中27%的贫困户进行了替换更替,最终核定7.62万户、20.52万贫困人口,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6.07万户、17.47万人,无劳动能力贫困户1.55万户、3.05万人。

记者在宝塔、延长、安塞等8个区县采访时看到,在各村的信息公开栏里,本村的贫困户、致贫原因、帮扶干部、扶贫规划等信息都一目了然;贫困户家门口都钉有牌子,清楚地写着户主姓名、家庭情况、个体扶贫计划等内容。

延安市扶贫局局长牛永红告诉记者,延安大部分贫困人口住在白于山区、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洛河峡谷三个最为贫困的地带,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明显制约了发展,是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
记者驱车前往洛河峡谷谷底的洛川县槐柏镇仙姑河村,5公里远的路,走了近半个小时,一个接一个的转弯和颠簸,使得坐车犹如冲浪。当天回到自家土窑洞收拾东西的辛建平回忆说:“娃们原来在学校都不愿意说自己是洛河峡谷的,也几乎不把同学往家里领。”去年3月,辛建平一家6口搬到了建在槐柏镇上的仙姑河社区,房子105平方米、三室一厅、南北通透。他笑说:“搬到社区后,家里的小娃娃说啥也不愿回这里的旧窑洞住了。”

“如果要给贫困户画像,其他地方是单个的,这里则是贫困群体的群像,属于断崖式贫困。”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告诉记者,洛河峡谷有56个行政村,2679户10994口人,全县40%的贫困人口集聚于此,2014年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,与全县农民相差近万元。“‘硬骨头’再难啃也得啃。2011年,联合相关部门对洛河峡谷所有村组走访调研后,洛川县委决定,用5年时间,到2016年将洛河峡谷群众整体搬迁到县城、重点镇和社区。”

责任编辑:高雅

解放平板清障车

水处理滤料

粉尘加湿机

穆格径向柱塞泵

深基坑安全爬梯

热熔划线供应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