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柳叶槐

响洪甸水库区农民借中国桂花王种上涵养水源桂花乐陵

2022-08-05 21:01:03  武宣农业网

响洪甸水库区农民借“中国桂花王”种上涵养水源桂花

坐落于金寨境内,距今一千两百多年的中国王树

7月26日消息:响洪甸水库的修建,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。原先,沿线农民大多种植板栗,不仅要打农药,还会造成水土流失,现在大都改种茶叶或毛竹。在记者采访过程中,还巧遇中国桂花王——位于响洪甸水库下游桂花村一棵年龄超过1200岁的桂花树。借此老树,附近农民都种上了可以涵养水源的桂花。

水库移民改种茶叶涵养水源

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,从金寨县城行驶将近两个小时,才到达库区。正值蓄水季节,水库下游西淠河水位却是满满的,几乎溢上岸边来。而两岸,更是布满了茶树和桂花树。据同行的皖西日报记者杨西介绍,如果赶在春天来这里,还可以尝试自己采茶,初秋则是满山的桂花香。

麻埠镇响洪甸村是响洪甸水库下游第一个村庄,全村4800多人,大部分是因水库修建从下游低洼处,搬上山腰的移民。水库的修建,也改变了这些人的生活。“我们这以前农民都种板栗,要打药,还易造成水土流失,对保护水源极其不利。这几年,板栗基本上不搞了,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毛竹、茶叶和桂花,发展‘一村一品’。这些经济作物不需要打药没有污染,而且叶片绿又厚实,能涵养水源。”响洪甸村村支部书记舒先康告诉记者,该村的齐头山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,茶叶是村里的特色经济作物,该村的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000元,在金寨算是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。在集市的两旁,间或有不少“××茶厂”的字样,舒先康自己也开办了油茶和茶叶合作社。“当村干部一个月只有补贴600多元,我儿子在合肥上大学,靠这点工资不能养家呀。搞合作社一年能赚个一二十万。”舒先康的儿子在安徽农业大学读书,他的规划是儿子毕业如果在省城找不到好的工作,就回乡跟他一起干,“好歹有个产业,能养活自己”。

库区移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现在响洪甸村村民吃的都是井水,虽说天然的山泉水水质没问题,但用压井有诸多不便——冬天山区气温低,极易结冰,夜晚压井井口需要用棉袄包着,第二天早晨井口才能不被冻上。“我们两库之间奉献这么多,却一直没吃上自来水,老百姓厚道呀。不过,6月13日李斌省长来我们村视察开座谈会时提到,已经开始规划自来水厂和垃圾场。”舒先康笑称。记者几日后在六安市水利局采访,无意间看到了关于响洪甸村修建自来水厂的审批方案。看来,用不了多久,响洪甸村村民就会用上自来水。

千年桂花树孕育“桂花村”

这里不仅是六安瓜片的正宗原产地,也诞生了“中国桂花王”——生长在麻埠镇桂花村花石冲的国家级古树,专家推测这棵老树寿命已长达1200余年,是名副其实的“桂花王”。正是由这棵老树孕育新芽,该村村民都种上了桂花树,形成了特色桂花产业,地名也改为“桂花村”。

记者在树主孙爱军家看到了这棵老树,树高大约五层楼高,两个人合抱抱不过来,树身部分已斑驳,还有些地方裸露在外。经安徽省有关权威及上海交大杨康明、南京林业大学向其柏等专家考察鉴定,该树树龄已逾千年,品属,每年产桂花约150公斤,为安徽桂花树之王,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、最古老的一棵桂花树,在世界上都属罕见。“据祖上说,我们家是四五百年前从外地搬来这里的,那时候这棵桂花树已经枝繁茂盛了。我们这村民素来就有种植桂花的习俗,你看桂花王树的周围,不少都是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。”孙爱军称。

以前,桂花树只是被村民当作观赏用,并未被开发,村民大都种的是板栗。后来,库区周围慢慢不准种植板栗了,加之桂花价值逐渐被认知,一家一户开始种植桂花。但由于村民经营规模小,品种单一,无销售渠道,桂花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。这两年,在孙爱军十余年的摸索研究和不断学习下,掌握了桂花无性繁殖技术,用桂花王母树枝条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桂花苗木30000余株,移栽在山腰上。

现在,村民们出售的都是桂花,没有任何附加价值,加上运输成本后卖不到好价钱。鉴于此,孙爱军注册了“皖桂王”商标,意欲打造品牌效应,走精品之路;村里还成立了桂花专业合作社,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,逐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链。“育苗10亩,两年后就可出圃50万株,产值300万元,可造林1万亩,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,还能涵养保护西淠河水源。”孙爱军称。

广州男科去哪看中医

沈阳看银屑病的医院

淄博治疗外阴白斑多少钱

石嘴山看妇科医院排名

随州做不孕不育检查费用

相关资讯
友情链接